• 本栏最新文章
  • 本栏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主页 > 山东考研 >

梦幻西游维护到几点这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3-03-14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按照实际情况来说,这个通货膨胀故事看起来不会比“一次性”价格增长的故事更有意思。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只是在“通货膨胀”情形中,作为现金余额持有的那部分名义货币供给的比例下降了。那些看起来很重要的变量——产出、就业、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都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如果新古典理论从它们的连续价格上涨模型中得到的主要结果的确是现金余额比例的下降,那么通货膨胀就不会看起来像一个严重的问题。然而,新古典的观点是实际余额的下降就其本身来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原因。其主张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的增长趋于降低对实际货币余额的平均家庭需求,这种降低通过使每天的交易更加不方便而强加了社会福利支出”。

  其论点是随着名义利息率的上升,由此造成的现金余额降低意味着“交易费用”的增长,比如,往返银行的行程,把货币从存款挪到经常账户,当交易必须进行的时候,通常会把流动性不强的资产转换成货币。这个论点常常用恶性通货膨胀情形的例子来加强。一个特别合适引证的例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德国发生的猛烈的通货膨胀,由于这种通货膨胀,发生了大量传闻很悲惨的故事。

  这种把通货膨胀的交易费用看得太严重的观点是很难站得住脚的,尤其是因为恶性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是极其不恰当的。从恶性通货膨胀时期(这种时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特别少见,是与战争和全面的社会崩溃联系在一起的)得出关于通货膨胀的实际后果的结论,很像要从核毁灭中为常规战争寻找教训。

  如果在某个发达国家中通货膨胀达到了三位或四位数的水平,它将会是灾难性的,但此时交易费用与其他后果相比只会是一种很小的问题。新古典主义者对交易费用的强调是通货膨胀现象无足轻重化的进一步的证据。从发达国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已经经历过的通货膨胀率的范围和在信用体系中发生的制度变化来看,交易费用的社会福利后果看起来是很小的。

  从最近三十多年的趋势来看,通常要以货币(现金加活期存款)来实现的交易环节更少了。例如,信用卡被用作支付工具而随后的债务则通过附息的银行账户和“货币市场基金”支付来抵消。在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闲置余额相对于GNP的比例已经下降了。这一点可以被解释为是响应制度变化的一种世俗化趋势,而不是对高的名义利息率和通货膨胀(意味着由于像某些人所说的交易费用的增长而产生的“福利损失”)的一种反应。

  也许是意识到了交易费用的论据软弱无力,有人建议这样的成本的增长或许对实际变量有间接的影响。如果这种间接影响是允许的,那就意味着货币终究不是中性的,这与建立通货膨胀模型所依据的前提发生了冲突。进一步地,如果有人保留一个市场总是出清的模型,那么对实际变量来说,这些影响必须与充分就业和一般均衡相容。只要货币对货币供给的“一次性”增长是中性的,并且对货币的连续增长只是“不太超中性的”,而且市场是出清的,那么,就不可能把通货膨胀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的“福利损失”即失业联系起来。

  戈登描述了一个类似的过程:“事实上,实际的经济被分为许多分离的劳动力市场,它们在位置、工作条件、技能要求上存在差异。如果当总失业率为20%或30%时,总支出上升,那么对几乎每一项技能系列和位置来说,都有可供雇用的失业工人,而且企业不必提高工资以吸引申请工作的人。不过……在失业率为5%或6%时,总支出的任何上升都会引起某些劳动力市场的职位空缺,而许多人还在其他市场中保持着失业状态。”

  出于形成一种反通货膨胀的看法的企图,新古典理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为资本主义经济辩护的过程中它提出,这一制度是自动进行自我调节的并且货币只是蒙在真实体系之上的一层面纱,而为了证明对一个稳定的价格水平的希求是合理的,它被迫提出关于交易费用以及通货膨胀对预期的可能影响的专门论点。

  我们可以把对通货膨胀理论的讨论归纳为三点:第一,所有的新古典通货膨胀理论都是建立在一组五花八门的理论虚构的基础上的,萨缪尔森把这些虚构称为“寓言”。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货币供给”的寓言,正如第四章已经说明过的,这个寓言保留在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设层面上。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上还都未曾确定,把流通媒介的数量看成是某种政府(或其他任何机构)控制之下的东西,是合理的。如果流通手段的数量,对经济体系的运作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内生的,那么通货膨胀寓言必须被重新改写。

  第二,通货膨胀的分析以一种相对的不加鉴别的方式采用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如果市场没有出清并导致了失业的结果,那么,(a)要么由于货币供应的增长刺激了产出的增长,从而通货膨胀不可能存在;要么(b)某些基本的理论修正是必要的,以便说明当存在劳动过度供给的时候,价格水平加速增长的原因。

  第三,如果有人接受了前面的两种虚构(自主的货币供给和瓦尔拉斯市场出清),那么,货币非中性的可能性就使得新古典通货膨胀故事模糊不清,并缺乏关于价格稳定的希求的标准判断。新古典理论中福利的判断来自于一个假设的最佳状态的比较,而这个最佳状态是在企业与经济行为人的层面上得出的,被称为帕累托最优。

  这种最优是依据相对价格确定的并且仅在货币严格中性的条件下是唯一的。货币的非中性产生多种最佳状态,关于它们中间哪一个是更有效的或是包含了最高水平的社会福利的,没有哪一种评价方法能够行得通。更进一步说,如果货币是非中性的,那么即使在一般均衡中货币的扩张或紧缩也会导致实际变量的波动。所有这些波动都代表有可能是最佳的结果。

  必须强调,在分析通货膨胀时,把货币处理成中性的是特别不合适的。回顾一下第七章末尾的讨论,那里通过把债券包含进新古典宏观模型中看起来是排除了中性。如果在分析中从一开始就有一些给定了相对于货币的比率的债券,其他条件相同假设下的货币供给的扩大就必须改变这一比率。

  货币相对于债券的比率的变化必定至少改变一般均衡利息率从而改变储蓄、投资和实际债券价格。换言之,假设货币供给增加导致非中性;通货膨胀就使得新古典模型是非中性的。

  最后,应该注意到,即使人们忽略债券的问题并接受货币中性,由新古典模型制造的这些故事也还是相当乏味和无趣的。在充分就业被假设已达到的条件下,通货膨胀的主要负面效果被证明是交易费用,一种“福利损失”的形式,而这种福利损失除了在大灾大难的时期外,似乎不会引起除新古典经济学家之外的任何人的关注。从新古典模型中得出的恰当的结论是,通货膨胀是一种没有什么后果的现象,并且对政府或私人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Tag:
上一篇:宋承宪追刘亦菲这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神武本级收益相关是真的吗?